全品質精實製造服務化數位轉型

數位科技創新應用普及之大環境下,製造業紛紛思考如何藉由數位科技尋找新藍海市場,提升作業管理效能,企業資源規劃與運用得宜,進而促使企業經營有序穩健發展。然而「數位轉型」(Digital Transformation) 並非只是添購自動化設備或是導入個別資訊系統而已,而是要對齊轉型進程中各項經營目標,包括:(1) 商業模式 (Business Model)—主要獲利模式,如直銷、經銷、知識引導等;(2) 接觸模式 (Engagement Model) —選定潛在商機市場模式,有效客戶關係管理等;(3) 價值論述 (Offering Model) —如功能規格取向、價格取向、特殊利基需求取向等;(4) 作業管理 (Process Model) —供應鏈管理、生產管理、運籌管理等;(5) 組織治理 (Structure Model) —設定有效可達成總體經營目標,訂定各部門合理績效指標,企業資源投入分配與經營績效指標對齊等;(6) 學習性組織 (Learning Organization Model) —營造基於科學方法與資料事實管理氛圍,積累活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知識等;及 (7) 資訊管理 (Information Management) —有效管理與再利用經營活動資料,提供高效資訊匯流工具平台,協助前六項模式成功達成企業所賦予之經營任務及活動 (Sainger, 2018)。

另一方面,在少量多樣、短交期、彈性生產客戶需求下,智慧製造種種概念與實踐典範方興未艾,為創新模式與精實管理奠基;同時,滿足客戶產品功能與品質需求外,更要能為客戶創造新差異化,為此「全品質管理」(Total Quality Management, TQM) 扮演轉型優化關鍵角色,而此種以—客戶服務 (Customer Oriented)、品質至上 (Quality measurement)、精實管理 (Elimination of Wastes)、持續改進 (Continuous Improvement) 、作業優化 (Empowerment) 及領導統御 (Leadership)—為經營導向模式,為製造服務化之核心理念 (Silvestro, 1998)。然而,透過實證發現:面對製造服務化複雜製程需求下,實踐 TQM 最大障礙在於缺乏有效數位工具輔助挖掘品質關鍵因子,受限於局部與部分程序實施品質控制 (Quality Control) 程序,致使整體品質保證 (Quality Assurance) 破碎化,進而無法養成 TQM 文化,自然不易經營與客戶間之長期夥伴關係 (Kuhnl, Schaefer, & Otten, 2018)。本文藉由製造服務化 TQM 實踐案例,點出個案痛點,因應痛點所設定之數位轉型目的、具體轉型做法、轉型成果效益,與在轉型過程中所遭遇之挑戰。